论坛广播台
广播台右侧结束

主题: “压力再大,你也给我顶住喽!”硬汉老爸8小时前李云龙式亮剑

  • ?或许?
楼主回复
  • 阅读:1731
  • 回复:0
  • 发表于:2021/2/2 15:45:00
  • 来自:河北
  1. 楼主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灵寿社区。

立即注册。已有帐号?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

从暂停到重启,
经历了这一轮疫情突袭的
石家庄正渐渐恢复往日烟火气。
街头车水马龙渐多时,
许多医务工作者却仍白衣执甲,
坚守在抗击疫情的一线。
岁月静好,
只因这些人在负重前行。
让我们走近一些,
看看他们义无反顾的身影,
听听他们感人的故事。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市五院王海宾(左)


连续工作 熬红了眼消瘦了身体


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石家庄市第五医院结核一科主任王海宾可以说从2020年忙到了2021年。其间,他担任发热一区科主任、医院会诊中心专家组组长。在今年石家庄遭遇疫情时,他和同事们第一时间开展救治工作,一个通宵,两个通宵,连续工作熬红了眼,消瘦了身体,但肩上的责任让他们没有退缩,只有迎难而上。


救治病人不惧风险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作为科室主任和第四党支部书记,王海宾带领科室人员迅速投入战斗,仅用3个小时,就完成了患者腾空病房、转移安置并消毒。2020年1月21日,开始收治第一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疑似病例,仅仅5天时间,科室就收满患者。王海宾从“战役”打响开始两个多月没有回过家。


王海宾身先士卒,身穿防护服第一个走进病区,并将自己多年的呼吸专业救治经验无私传授给年轻医生。同时,他一边救治患者,一边协调科室各项事宜,直至科室收治的确诊病例和多名疑似病例全部康复出院,他才缓了口气。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市五院王海宾(左一)


安抚病人富有情怀


接收入境患者,患者成批次集中入院,又成批次出院,周转时间在2~3天,这给医护人员带来的是短时间、高强度、高频率的工作量,但无论如何夜以继日地忙碌,他们都无怨无悔。


进入隔离区的患者大多感到恐惧,各项检查更让他们不安和烦躁。有的患者拒绝治疗、误解医护人员。王海宾带领医护团队想方设法给予安抚、解释和沟通,他们默默地吞下委屈,坚守在抗击疫情的一线。医院安排轮休,王海宾代表全科室多次请命,要求放弃轮休继续战斗,再次义无反顾地走进隔离病区,一直战斗两个半月,圆满完成任务。


会诊病人他勇挑重担


2021年,石家庄疫情再起。1月2日,石家庄市第五医院收治第一例新冠肺炎确诊患者后,医院迅速调整专家会诊组成员,王海宾临危受命,担当院内专家会诊组组长。他带领其他专家即刻投入工作。病人短时间增加数量较多,每个病人的病情都要从他们这里过一遍,是否发热?是否咳嗽?症状是否明显?是确诊患者,还是无症状感染者?病情是否有变化?……所有这些,他们必须及时按照诊断标准,为每一个患者明确诊断。


当患者增加到200人时,这些医护人员的工作量成倍增加。白天干不完,那就夜里接着干。一个通宵,两个通宵,王海宾的眼睛熬红了,身体渐渐消瘦了,但为了患者,为了肩上的责任,他和所有医护人员没有退缩,依然迎难而上。


如今,石家庄重启的脚步正在加速,看到越来越多的患者康复,王海宾等人露出了笑脸。但对这些医护人员来说,他们仍然坚守在一线,为抗击疫情努力着。“疫情不退,我们依旧会守在这里。”王海宾说。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田勇(右)


疫情还未散尽 依旧坚守一线


田勇是石家庄市第三医院急诊科、院前科、感染科主任。这次疫情之下,田勇等绿衣使者靠着敏锐的洞察力、面对突发事件的快速反应力以及全身心的专业抢救,拯救着无数急救患者的生命。


救护车送来一位位患者


“除颤、按压、给药、气道、记录……”风驰电掣、接踵而至的120救护车,岌岌可危、命悬一线的患者,同心协力、分秒必争的医护人员……这是每天石家庄市第三医院急诊科医护人员工作现场不断上演的一幕幕。他们在与生命赛跑,必须分秒必争。


田勇带领急诊团队多年,早在几个月前,在疫情常态化情况下,他就带领急诊科率先组织全科医护人员开展新型冠状病毒防控专项培训,熟悉掌握诊疗方案、制定发热病人分诊处置流程、落实消毒隔离制度、强化个人防护训练、负压救护车出诊转运病人……如今,“兵临城下”时,他和他的团队早已准备就绪,随时投入一线。


思绪拉回到20几天前,市三院接到重要任务,这也是急诊科和发热门诊最忙碌的开始。作为医院收治患者关口的把关人,他们的任务就是用最短的时间了解情况,从而迅速做出有效判断,控制现场情况立即开展急救,为后续治疗争取宝贵时间。


在这场战疫中,田勇和团队战友们没有真正停下来休息过。他们的脸颊、脖子上、肩头上、脑门上,一道道深深的印痕留在上面;眼睛里布满血丝,坚毅的眼神里流露着疲惫。


即使是短暂休整,一闭上眼,满脑子都是患者。哪个患者需要重点关注,哪个患者需要调整治疗方案,哪个患者再有两天就可以转出……于是休息又变成一种工作准备。在救治中不断总结经验,提高效率,他们的抢救方案一次次调整,一步步完善,所有环节已有条不紊,抢救方案已升级到好几个版本……他们24小时马不停蹄,成为抗疫战场上反应快速的急先锋,敢打敢拼的真勇士,“疫”往无前的逆行者。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田勇(右三)和他的同事们


压力再大 你也给我顶住喽


一幕幕惊心动魄的抢救画面、一个个催人泪下的急救场景,无论白昼还是夜晚,田勇带领这个团队24小时坚守在自己的岗位,用过硬的专业技术、强大的心理素质和密切协作的团队精神一次次将生命从死亡线上夺回!


忙碌一天,脱下防护服,田勇打开手机,看到一条8小时前、来自他老父亲的信息留言:“距离上次见你已经过了二十多天,我和你妈都好,勿念!孩子每天的学习生活状态,基本上是按学校安排,逐一落实的。别看她平时对你有点‘小叛逆’,但看得出来,心里惦记着你呐。全家人都在为你加油!”


末了,老父亲还不忘叮嘱他,“家里都好,什么也不用记挂。单位需要你操心的地方多,压力再大,你也给我顶住喽!”


父亲的硬汉形象从小就感染着田勇。看完信息,他顿时又浑身充满了力量……


田勇认为,世间善良和感恩终将会相遇。疫情之下,每个人都在努力着,微光所到处,皆熠熠生辉。急诊人,永远无法预知下一个接收的是怎样的患者,救治场景又将如何。他们唯一要做的就是“魔高一尺道高一丈”,在最短的时间内,面对复杂的救治环境,处理多变的患者病情。这是急诊人的职责,更是使命。他说,希望能帮助到更多的人,就是对他们最好的回报。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急诊科正在接收患者

疫情还未散尽,
田勇和他的战友们,
依旧坚守一线,
未曾停下,
时刻准备着投入下一轮工作。


/燕赵晚报融媒体首席记者 南开宇 李惺




致敬!

伟大而平凡的摆渡人


  
二维码

下载APP 随时随地回帖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陆
加入签名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