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广播台
广播台右侧结束

主题: 干儿子走了、名气淡了,“流浪大师”沈巍跌落神坛后靠什么生活?

  • 涵采
楼主回复
  • 阅读:724
  • 回复:0
  • 发表于:2020/5/1 14:27:51
  • 来自:河北
  1. 楼主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灵寿社区。

立即注册。已有帐号?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

今年4月,在大衣哥朱之文家的门被踹后,短短两天的时间,这件事儿便被顶上了热搜。

人红是非多,大衣哥就是个典型的例子。

随着近几年短视频平台的崛起,在各大视频平台上充斥着朱之文各种各样的账号,粉丝从几千到几十万不等。本想回归普通乡村生活的朱之文,竟被动的成了“网红”。

随着这件事的爆出,有不少网友想到了去年3月份突然在网上爆红的“流浪大师”沈巍。

每天两点起床,游走在上海的大街小巷翻找“垃圾”,五点回到桥下或草堆的“家中”休整一小时,七点蹲在地铁口或路边看书,这样的生活,沈巍已经过了26年。

在偶然的一次机会中,一位来自外地的出差旅人看到沈巍在街边看着《易经》。在好奇心的趋势下,这位旅人上前与沈巍搭话,没想到这位灰头垢面的流浪汉竟然语出惊人,用着极为标准的普通话大谈国学。

于是,随着一条沈巍讲国学的短视频在网上爆红,沈巍成为了人人皆知的“流浪大师”,他所居住的流浪点,也成为了都市人朝圣的“圣地”。

一年多的时间过去了,沈巍也渐渐淡出了大众的视线,现在的他,究竟怎样了呢?

一、“独一无二的天才”or“捡垃圾的疯子”?

沈巍是何许人也?

有人说他是大师,也有人说他是疯子。

事实上,由天才变成疯子,或由疯子变成天才,都是一念之间的事。

早年间的沈巍,在别人眼中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疯子。

1967年,沈巍出生在那个还并不富裕的上海。父亲在国际远洋上工作,季节性回家;母亲则是一名历史老师,日常的工作也十分忙碌。

说起沈巍喜欢“捡垃圾”的习惯,可是有些年岁了。

在童年时期,由于家境贫寒,沈巍根本没有什么零花钱,于是便去外面捡些瓶瓶罐罐的回来卖,卖来钱以后,就一头钻到书店里面去买书。

在上学的时候,沈巍便是学校当中的“明星人物”,并不是因为他的学习成绩有多优秀,而是在他的口中,同学们往往能够听到很多从课本上学不来的奇怪知识。

从各代历史到国学经典,沈巍都能略知一二。但沈巍看的这些书,在父亲的眼中都是“不务正业”。

父亲对家里孩子的管教非常严格,作为家中最大的一个儿子,沈巍常常成为父亲攻击的目标,诸如“我生了你就有权利骂你”这种话整日挂在嘴边。

提及父亲时,沈巍用到了“提心吊胆”这四个字。

每当面对这种情况,母亲都只是漠然的转过头去,不为孩子辩解什么,倒是没怎么读过书的外婆经常会与沈巍的父亲“胡搅蛮缠”一番。

其实在外婆与父亲的争吵当中,还隐藏着另一个秘密。

沈巍原本不姓沈,而是姓彭,由于母亲家中没有能够传宗接代的男丁,于是便将沈巍的姓氏改为了母姓。

或许这也是父亲常常针对沈巍的一个原因。

1982年,沈巍高考结束,在父亲的安排下,沈巍选择了他并不喜欢的审计专业。毕业以后,沈巍进入了上海徐汇区的审计局当中,成为了一名“人民公仆”。

无法在家中得到归属感,沈巍便一股脑的扎到工作当中,尽管不喜欢审计,但每天还是会工作到很晚才回家。

在这时,沈巍喜欢“捡垃圾”的习惯并没有改掉。

在单位上,沈巍常常会收集一些用过的废纸,报纸、广告纸、只用过一面的打印纸。在沈巍的理解当中,他只是想更好的利用这些“废纸”,但在同事的眼中,这种行为无疑像是一个神经病。

1993年,沈巍的动作终于引起了同事的不满,在接到多次投诉以后,主管领导找到了沈巍,给他办理了职务“病退”,每月给他发2000元的补贴,但是不需要他再来上班了。

更加荒谬的是,在失去了工作以后,沈巍又被家人连哄带骗的送到了精神病院,关了整整三个月。此后的几年时间里,沈巍与家人的关系不断恶化,因此沈巍先是搬出去住,后与家人断绝关系。

凭借着单位补贴的2000元工资,沈巍租了一处老房,蹬着一辆破三轮车四处搜罗,在家里摆满了自己的书籍和他的“破烂儿”。

但他的新邻居们对他也并不是特别友好。

每当有邻居看到沈巍将他收集来的东西堆放在楼道门口时,就会向小区管理员投诉,因此,沈巍的“破烂儿”经常会被丢掉,这时沈巍便会在小区里跳着脚与别人对骂:

“你装在袋子里的东西就是你的,为什么我放在袋子里的就是垃圾?”

辗转了几处住所以后,沈巍终于忍受不了这样的生活,便放弃了租房子的念头,成为了一名流浪的“拾荒者”。

冬天睡桥洞,夏天睡草坪,饿了就去餐厅外面的垃圾桶翻点吃的,这种生活,一过就是26年。

直到沈巍的突然爆红。

二、“流浪大师”的成名之路

衣衫褴褛,头发凌乱,却能够操着一口标准的普通话对《左传》、《易经》等国学经典侃侃而谈。几条短视频在平台上迅速走红以后,沈巍的生活也随之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小丑在殿堂,大师在流浪。”

正是因为这个噱头,不少都市文艺青年自发的寻找起了沈巍的踪迹,并将这种行为当成一种“朝圣”。

但更多的人,是走错了片场。

许多自媒体人带着“长枪短炮”来到了沈巍的面前,他们将沈巍讲学的视频分成一段段十几秒的视频进行上传,每条视频都能够有几万的播放量。

许多三四线的“网红”也趋之若鹜,争先恐后地与大师进行合影,甚至有的还穿上了奇装异服,在现场开起了直播。

据说有人借此发家,赚了几十万。

在这个娱乐至死的时代,面对流量变现的巨大诱惑,许多人将沈巍当成一个“赚钱的工具”,以极其难看的吃相消磨掉“流浪大师”的热度以后,留下来的只剩一地的残渣。

除此之外,沈大师一夜之间还多出了许多个“儿子”、“老婆”,某文化公司的女老总在网上迅速走红以后,甚至又有人蹭起了“师娘”的热度。

在100年前,我们将这种故事称为“魔幻现实主义”,而如今,竟成为了摆在我们面前的现实。

就连饱读诗书的沈巍也有些迷茫。

面对围观群众口中的一个个“大师”,沈巍回应道:

“我不是什么大师,现在你们书读得少了,好像觉得很稀奇,不是我学问多大,你们自身造成的,你们书读得少,就这么简单的道理。”

自打沈巍火了以后,他再也没法好好的“拾荒”,甚至没办法好好的睡个觉,每当他在一棵树下躺下,就会有无数的镜头对准他,这让他很不自在。

成了“网红”以后,沈巍多年未联系的“发小”们找到了他,有的找他帮忙送孩子出国留学,有的来借钱,沈巍有点唏嘘,这么多年不联系,张嘴就是办事借钱,他有点接受不了。

但摆在面前最直接的一件事就是,沈巍没办法回头了,于是他便“顺应民意”,成为了一名“网红”。

三、饱尝世间冷暖后,“流浪大师”的归属

在万众瞩目下生活了几个月后,小飞的出现,彻底改变了沈巍的生活。

最初,小飞也是“蹭粉大军”当中的一员,自己是一家新疆玉石店的老板,想要借此增加自己店铺的知名度。但他话少,没文化,面对伶牙俐齿的主播们,他根本插不上嘴。

但在人群中蹭了几天以后,小飞被沈巍身上那股文人气息所折服。

当在网上得知沈巍可能因出名被抓走以后,小飞立马给他买了个手机:“有事就给我打电话,别信那些图你名利的人!”

此后,小飞经常给沈巍买衣服、买吃的,远离家庭二十余年的沈巍,再一次在小飞的关怀当中获得了温暖。

回新疆之前的一天晚上,小飞将沈巍从床上叫起,敬了他一杯茶:“想做你儿子的人太多,我就认你做个师傅吧!一日为师终身为父,记得你在新疆有个儿子!”

就这样,沈巍的生活当中多出了这么个“干儿子”。

在飞回新疆没多久以后,听说沈巍想要去各地转一转,小飞便自告奋勇的飞了回来,打理沈巍生活当中的事务。

与此同时,也是沈巍最火的一段时间,在小飞的打理下,沈巍做起了直播,每月收入能达到30万,然而对于直播打赏所获得的收入,小飞几乎一分未动。

两人相差二十多岁的年龄,相处起来难免有摩擦。小飞让酒店服务员打扫卫生间,沈巍不喜欢别人动他的房间,于是便与小飞生了气。

但生了气以后,沈巍往往也会懊恼,他害怕因为自己的不理智,导致有一天小飞会离他远去。

在饭桌上吃饭时,沈巍常常会提到小飞,别人给他盛碗汤,他都会猛不丁的说出一句:“小飞胃不太好。”每天早上,沈巍都会来到小飞的床前,轻轻的叫他起床。

当沈巍对小飞讲起当年自己的书被别人扔掉时,小飞拍着胸膛对沈巍说:“别担心,以后有我在,没人再敢对你这样!”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沈巍已经结束了他的流浪,他的心不在孤独的飘零。沈巍也在采访当中说过,自己此生最大的遗憾,就是没有一个孩子。但小飞的出现给了他一个寄托,更是给了他一个重新回归社会的方向。

可惜,这份温暖并没有持续多久。

“我这一生受到的伤害,都是以爱的名义出现的。”在提起小飞时,沈巍总是很失落。

小飞谈了女朋友,没有告诉沈巍,对于这件事,沈巍很生气,因为他知道,这个素未谋面的女孩,将要夺走他飘零生活当中唯一的寄托。

而事实也正是因为如此,随着有关于沈巍与小飞的扭曲新闻越来越多,迫于压力之下,小飞选择了离开。

四、“后流浪大师时代”

随着小飞的离去,沈巍也渐渐消失在了大众的视野当中。有网友称,现在的沈巍,已经进入了“后流浪大师时代”。

现在的沈巍,偶尔会被爆出两张合影,但俨然掀不起什么大的波澜了。

沈巍去哪了?有人说,关闭直播以后,他重新回归了流浪的生活;也有人说,他凭着直播的收入在上海买了套房子,隐居了起来。

但无论如何,这场闹剧终归是结束了。

从2019年2月的突然爆红到现在,一年的时间内,沈巍从一个默默无闻的“拾荒者”成为了风口浪尖上的顶级流量人物,恐怕人们早已忘了,沈巍究竟是如何而红起来的。

在碎片化的信息时代,或许沈巍的出现仅仅是这个时代当中的一个剪影,在碎片化的信息时代当中,我们都只不过是被沈巍身上的流量所吸引,而最初他口中所讲的国学,又有谁会在意?

这不禁让笔者想到了前段时间被推上热搜的偷车贼“窃·格瓦拉”,在他出狱以后,监狱门口排起了长队,甚至不惜租用整个车队来迎接他的出狱。

而他们所求的,无非是一纸签约。

较之于“流浪大师”的文化素质,周某有什么?他只不过是在被捕后的采访中说出了几句诸如“打工是不可能打工”的雷人语句,除此以外,他什么也没有。

但在无良媒体的手中,他可以变为流量先锋,从而转化为收益。

沈巍的同学曾评价:“你们心疼沈巍,其实他更心疼你们。”

早在先秦时期,屈原便发出过“众人皆醉我独醒”的感叹,或许在沈巍的眼中,那些以围观他取乐并获取收益的人,也只不过是一群“醉人”罢了。

如今的“流浪大师”到底还在不在流浪?或许这个问题已经不重要了。

重要的是,在经历了名利的洗礼以后,沈巍俨然回归了那个纯粹的自己,但对于我们呢?

除了一地鸡毛,其他的一无所有。

作者:江上酒

  
二维码

下载APP 随时随地回帖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陆
加入签名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