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广播台
广播台右侧结束

主题: 孩子从小不被允许吃零食,长大后会咋样?结局二,直接与父母离心

  • 旧人成梦
楼主回复
  • 阅读:1085
  • 回复:0
  • 发表于:2020/4/22 8:31:02
  • 来自:河北
  1. 楼主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灵寿社区。

立即注册。已有帐号?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


在儿童心理学上,有一个专业名词叫“匮乏感”,意思是越是得不到,反而越是想要。

执笔:毛婷

编辑:刘颖娟

定稿:苏子后

多数家长,都不喜欢孩子吃零食,但严防死守就真的是对孩子最好的方式吗?那些从小就被严禁吃零食的孩子,长大之后有成为父母心中的样子吗?

登录查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本文配图均源网络,图文均无关

那些从小就被禁止吃零食的孩子,长大后怎么样了?

幸孕姐的姑妈家,家教极严,对于唯一的儿子更是丝毫不马虎,连零食都绝对不让孩子碰,即使到后来上了初中高中都是接送走读,零用钱几乎没有,完全不让孩子吃那些对身体不好的零食。

结果没想到的是上大学之后,这孩子就像刚出笼的鸟,每天都是汉堡、薯片、糖果和辣条,成了学校小超市的“知名红人”,体重自然也飙升——已经是个220多斤的“大胖子”了。

按照他的话说,“就是小时候压得太狠了,导致现在吃零食的冲动完全停不下来,再胖也戒不了。”

妈妈每天看着儿子愁的不得了,后悔当初还不如别管那么严,要不然也不会让孩子现在“暴饮暴食”。

这种情况在很多小孩子身上都发生过,因为越是控制,越是失控,长久的压抑反而会造成相反的结果。

家长完全不让孩子吃零食,会造成哪些后果?

1、反而更加渴求

在儿童心理学上,有一个专业名词叫做“匮乏感”,表示孩子越是得不到,反而会更加想要,很多人都会因为童年的不满足而在长大后自给自足。

知乎有个话题是“小时候得不到的东西,长大了得到是什么感觉?”

高赞回答说:“无法满足,即使我拥有了再多的花裙子,可心理上还是那么被拒绝的孩子,只能一直买。”

这就是童年的匮乏感带来的后果,物极必反的道理,到后面已经变成执念,越是得不到,越是想要。

2、和父母离心

小孩子的思维是非常简单的,有些会钻牛角尖的孩子会认为爸爸妈妈是不是不爱他了,要不然怎么这么便宜的吃的都不给他买。别人家的小朋友都有,而自己却怎么都不配得到。

一旦这种思想被定性,孩子只会觉得自己失去了父母的爱,如果再缺乏及时地开导,很容易陷入低落的情绪,和爸妈的距离也越来越远。

幸孕姐认为:欲望应该疏解而不是严防死守!

面对孩子对零食的需求,家长应该怎么做?

1、主动提供

与其严防死守,让孩子压抑反抗,找到一些不健康的吃,倒不如家长自己提供给孩子部分相对健康的小零食,比如酸奶、坚果等,主动矫正他对零食的认知,也提高娃对零食的满足感。

孩子想吃什么,可以少量的购买,大多数孩子都是“眼睛饿”——好奇心驱使的想吃,如果尽可能满足其好奇心,他反而会降低对零食的欲望,有满足感的孩子是不会主动渴求的。

2、零食限量

零食受到家长普遍抵制的原因主要就是因为其卫生、营养等状况,大部分零食不仅高盐、高糖,甚至连基本的卫生都不能满足,因此最需要控制的不是吃不吃,而是摄入量。

知名儿童心理学专家称,在孩子特别想吃的零食面前,可以采用85/15的法则:也就是保证儿童正常饮食的85%都是营养物质,然后适当允许15%的非营养食物

这样既能够满足孩子对零食的欲望,又可能保证营养的充足,在孩子可以正常商量的年纪,也可以“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规定零食的量,尊重孩子但也让孩子尊重大人。

3、看成分表

超市的零食后面都会有成分表,平时就可以和孩子一起参考成分表的物质,然后用科学的态度告诉他,哪些可以适当吃,哪些是对身体有害的,有理有据肯定比“一刀切”的吃零食对身体不好更有说服力。

除了上表中的添加剂法则,营养标签也很重要,通常是“1+4”的标示模式:

“1”为能量,“4”为4个核心营养素——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钠,都能看出来这款零食应不应该买。

这种严谨的态度可以帮助孩子树立对自身健康负责的意识,久而久之,不用你说他自己也会拒绝一些不健康的零食。

幸孕姐有话说:孩子的天性是追求快乐,吃零食可以让他开心,家长可以适当带他体验吃薯片和巧克力的快乐,然后让他知道快乐分很多种,零食只是其中之一,满足一时口腹之欲,也许能换回孩子更多的满足和自律。

  
二维码

下载APP 随时随地回帖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陆
加入签名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