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广播台
广播台右侧结束

主题: 邯郸土豪家中藏240张地契 其中一张房价超百万

  • guest8206383
楼主回复
  • 阅读:197
  • 回复:0
  • 发表于:2014/10/10 14:17:49
  • 来自:河北
  1. 楼主
  2. 倒序看帖
  3. 只看该作者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灵寿社区。

立即注册。已有帐号? 登录或使用QQ登录微信登录新浪微博登录

  河北新闻网邯郸电(燕赵都市报记者邢云 通讯员张云鹏)9月24日,燕赵都市报记者在临漳县后村王宝玉家,看到了240张家族地契和房契,涵盖了明天启、清(顺治、雍正、乾隆、嘉庆、光绪)、民国、新中国成立后等历史时期,年代最早的是明朝天启五年(1622年),距今近400年,最晚的是1954年4月20日,全部地契跨时330余年,非常罕见。

  240张地契保存完好

  在王宝玉家,燕赵都市报记者注意到,240张地契放在一个木匣子里,叠得整整齐齐,很多地契都泛黄,虽有些破损,但大部分保存完好。对这些地契排列后,可以发现纸张由柔软的宣纸逐渐演变为稍硬的纸张,文字也由全部手写改为印刷填写。

  65岁的王宝玉介绍,从他记事起,这些地契就一直保存在这个木匣子里,传到他这代已有20多代了。“这张是最早的一份地契,是明代天启年间的,距今将近400年。”王宝玉拿出一张相当于A4的宣纸给记者看,皱巴巴的,破损的地方后来修补过。

  地契的大概内容是:一位叫陈自安的人因家境贫困把3亩5厘地卖给了王知、王城、刘大贤3人,每分时值价钱200文,总共价钱750文,中间人叫贾勤,另有榆树一株,当日交足,如有反悔,罚白米一石,交为公用,立契存照。落款为“天启五年十一月二十二日立字人陈自安”,上面还记载了“同见人”(胡来聘、贾勤、王枝翰)。

  最近的一张是1954年的河北省人民政府典当印契。上面记载了出当人、承典人、房子边界、房价和纳税额等内容。在房契的左上角盖有方形印章“临漳县人民政府”,而且下面依次盖有财政局局长、科长和征收员的印章。其房价为一百零七十六万,纳税额为三万两千零四十八。

  见证土地赋税变革

  据临漳县文史专家黄浩介绍,1954年,国家开始收回第一套旧纸币,那时一万元相当于现在一元钱。“所有地契中,以乾隆年间居多,其中一张官契印章为满汉两种文字。这张官契的左下方盖的是骑缝章,只有印章半部分。”王宝玉侄子王新年说。

  从这些地契中可以看出,王氏家族从乾隆年间买地最多,相传有位叫王汤的人,在乾隆年间是个大家族,挂有“千顷牌”,曾一次购买近1000余亩地种植枣树,据说,人拿一竿子敲下去,落下的枣能装130布袋,可见土地之多,而此后,地契内容多为出卖土地,家族开始走向没落。

  这些地契、房契也为王姓家族编写家谱也提供了重要参考史料。王新年介绍,有一年,为编写家谱,家族里抽出5个人花了20多天对这些地契进行系统整理,从中找出排辈分依据。“听父亲说,祖祖辈辈靠种地为生,王家从鼎盛走向没落,也让后代明白了一个道理,那就是做人要正直、勤奋和好学,不能坐吃山空。”王宝玉说。

  按照文史专家黄浩的说法,240张王氏家族地契不仅年代久远,而且时间跨度之大,见证了王氏家族兴衰历程,充分展现了我国土地制度和赋税制度的变革历史。同时,对研究我国钱币发展、区域划分等提供了史料依据。
  
帖子已过去太久远了,不再提供回复功能,请勿尝试回复!!
""